2025國際兒童及青少年天文知識挑戰大賽
榮耀揭榜!2025 國際兒童及青少年天文知識挑戰大賽圓滿落幕
在 2025 這個充滿對宇宙好奇與探索熱情的年份,一場匯聚青春目光與星際夢想的天文盛宴 ——2025 國際兒童及青少年天文知識挑戰大賽,在萬眾矚目中圓滿落下帷幕。此次大賽宛如一座連接地球與星海的橋樑,指引著青少年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,吸引了各年齡段熱愛星空、行星、銀河與天體運行的學子踴躍參與。無論是課堂中的天文常識學習,還是校園裡的星空觀測實踐,亦或是更廣闊夜空下的星象追蹤,都成功點燃了探索太陽系、銀河系、宇宙起源與天體物理的熱情,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天文探究浪潮。
本次大賽肩負著培育未來天文探索者的重要使命,以提升學子天文核心素養為核心,致力於培育具備紮實天文基礎、敏銳觀測能力與科學思辨能力的未來之星。大賽為學生在天文知識領域搭建起堅實的階梯,助力他們夯實宇宙認知、鍛煉科學思維,不斷拓寬星際視野,駛向天文知識的浩瀚星海。
一、準確率:天文積累的基石儀
(一)精准計分,彰顯紮實底蘊
每位參賽選手的得分與正確答題數量緊密相連,但大賽的計分體系並非簡單機械,充分考慮到天文領域的廣泛性(行星參數、恆星演化、星系分類、天文儀器等)及知識難度的多樣性。面對需深度理解的天體運行規律計算、複雜星系結構分析、抽象天文概念辨析(如相對論基礎、黑洞特性)等內容,若選手能精准把握核心原理、無偏差傳達知識要點,將獲得高額分數權重,遠超過答對基礎記憶類題目的得分。這種計分方式如同精准的天文測量儀,準確捕捉選手對高難度天文知識的掌握程度與理解精度。
(二)核心地位,直觀映射積累
準確率在整個評分體系中佔據核心位置,堪稱一面明鏡,清晰直觀地反映參賽選手基本天文知識的儲備量、對各類天體概念的理解深度,以及能否準確運用天文知識解讀基礎問題 —— 例如能否精准辨識星座位置、正確梳理行星公轉順序、清晰闡述天文現象成因,是衡量選手天文根基是否扎實的關鍵指標。
(三)多維細分,全面剖析能力
為深入挖掘選手的天文潛能,大賽按考察方向展開多維評估:
-
基礎辨識類:如天文知識的篩選濾網,考查選手對天文常識(星座圖譜、行星特徵、天文單位定義)、核心概念定義(光年含義、太陽系邊界、星系類型)等知識的準確辨認與判斷能力;
-
內容記憶類:聚焦關鍵知識要點,重點檢驗選手對重要天文事件時間(如登月時間、哈勃望遠鏡發射)、天體參數數據(如地球公轉週期、太陽質量)、天文儀器功能等知識的精准記憶與規範表述能力;
-
基礎應用類:則像一場天文知識的初步實踐,全面考察選手能否運用基礎天文知識(如星圖閱讀方法、月相變化規律、日食月食原理)解決簡單天文問題,完成基礎星象解讀或現象分析。
通過全方位、多角度的細緻評估,充分展現參賽選手在天文知識積累與基礎應用方面的真實實力。
二、思維深度:天文思辨的探索者
(一)綜合計分,激發思辨潛能
針對開放式天體現象分析、星際探測任務評價、宇宙問題探討、天文技術發展思辨等需深度思考的題目,評審團隊採用獨特的綜合計分方式,從論點的明確性、論據的充分性、邏輯的嚴謹性與視角的獨特性四個關鍵維度,全面考量並精准評分選手的表現,鼓勵學子跳出淺層記憶,展開深度天文思考。
(二)邏輯嚴謹,鍛煉批判思維
邏輯性是天文思辨的核心素質,也是選手思維嚴謹性的重要體現。評委注重考察選手分析問題時,能否遵循清晰、合理且環環相扣的邏輯脈絡 —— 如從行星軌道數據推導天體質量,或從恆星光譜分析演化階段,通過層層論證、多角度佐證、理性辨析,形成客觀且有深度的觀點,這一過程是選手天文批判思維能力提升的有力見證。
(三)視角獨特,突破思維邊界
在開放式問題解答中,敢於跳出常規視角、提出獨特見解的選手將獲得特別加分獎勵。例如,針對外星文明探索,從天文技術可行性視角展開分析;或對星際移民問題,結合天體環境與人類生存需求提出新的規劃方向。大賽秉持鼓勵創新思辨的理念,積極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式,以多元視角探索天文問題的豐富內涵,勇敢突破傳統思考邊界。
(四)評分關鍵,彰顯科學素養
參賽選手面對各類天文問題時,展現出的對天文知識的深度理解、對星體現象的理性分析、對宇宙規律的深刻體悟,是整個評分環節的關鍵。尤其在處理複雜天文問題時 —— 如結合相對論解讀黑洞視界現象、基於天體物理探討星際航行技術、透過星系紅移現象挖掘宇宙膨脹證據 —— 選手的出色表現更能清晰呈現其科學素養與思辨能力,成為評判選手天文綜合實力的重要依據。
總結
2025 年,這一場 “國際兒童及青少年天文知識挑戰大賽” 如同匯聚星際光芒的科學競技場,吸引著眾多懷揣宇宙夢想的少年才俊踴躍參與。在充滿探索熱情與科學精神的美好時節,小選手們滿懷對天文世界的無限嚮往,借助各類星圖資料、天體數據、探測任務報告與宇宙現象,憑藉扎實深厚的天文底蘊與敏銳的科學洞察力,構建出一個個富有深度、飽含邏輯的解題思路與表達方案;同時,他們在廣袤無垠的宇宙知識星空中探尋真理,通過反復的數據分析與理性的思想碰撞,領悟天文現象背後潛藏的規律與意義,讓天文的理論知識與科學精神在大賽的舞臺上實現了完美交融。

組別 | 中文姓名 | 英文姓名 | 獎項 | 區域 |
---|---|---|---|---|
P1-P3 | 邱然諾 | Yau Yin Nok | 特金獎 | 香港 |
P4-P6 | 丘浩辰 | HIEW HAU CHEN | 特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4-P6 | 郭正晨 | Kwok Ching Sun | 特金獎 | 香港 |
P4-P6 | 万芷绚 | Alisha Wan Zhi Xuan | 特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劉榿淳 | Lau hayson | 特金獎 | 香港 |
S1-S3 | 程天佑 | Cheng Tianyou | 特金獎 | 香港 |
P1-P3 | 趙尊麒 | Chiu chuen ki | 特金獎 | 香港 |
P1-P3 | 梁奇恩 | Neoh Kay En | 特金獎 | 馬來西亞 |
S4-S6 | 梁志樂 | Leung Chi Lok | 特金獎 | 香港 |
P4-P6 | 麥軒睿 | Mak Hin Yui | 特金獎 | 香港 |
S1-S3 | 辜适恺 | KOO SZE KAI | 特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4-P6 | 曾鎧翔 | Tsang Pegasus Hoi Cheung | 特金獎 | 香港 |
P1-P3 | 范舜堯 | Fan Shun Yiu Lucas | 特金獎 | 香港 |
S1-S3 | 柯智焺 | OR CHI SING | 特金獎 | 香港 |
S4-S6 | 陳君博 | Chan Kwan Pok | 特金獎 | 香港 |
P4-P6 | 漢君皓 | Hon Kwan Ho | 特金獎 | 香港 |
P4-P6 | 彭采悠 | PANG CHOI YAU | 特金獎 | 香港 |
P4-P6 | 洪憫謙 | Hung Man Him Boaz | 特金獎 | 香港 |
S1-S3 | 鍾知言 | CHUNG Chi Yin | 特金獎 | 香港 |
S4-S6 | 李玉凡 | Kath | 特金獎 | 台灣 |
P1-P3 | 鄭景天 | Cheng King Tin | 特金獎 | 香港 |
P4-P6 | 楊幸東 | YEUNG Hang Tung Alyssa | 特金獎 | 香港 |
P4-P6 | 高哲禮 | Ko Chit Lai | 特金獎 | 香港 |
P4-P6 | 韓易霖 | HON IEK LAM | 銀獎 | 澳門 |
S1-S3 | 梁傲滋 | Leung Ngo Gi | 特金獎 | 香港 |
S1-S3 | 蕭靖懷 | Sio Ching Wai | 特金獎 | 香港 |
S1-S3 | 郭韦莹 | Quek Wei Ying | 特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4-P6 | 劉詩晴 | Lao Si Cheng | 銀獎 | 澳門 |
P1-P3 | 赵逸轩 | Ethan Zhao | 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陈宇泽 | Leo Chen | 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林俊朗 | Jason Lin | 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王梓豪 | Max Wang | 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刘承昊 | Max Wang | 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张景辉 | Glenn Zhang | 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周嘉毅 | Alex Zhou | 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吴梓轩 | Vincent Wu | 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郑明宇 | David Zheng | 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孙俊宇 | Kevin Sun | 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李昊然 | Ryan Li | 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杨宇航 | Evan Yang | 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黄梓铭 | Michael Huang | 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许文轩 | William Xu | 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何子墨 | Timothy He | 金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罗宇轩 | Leo Luo | 銀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宋子豪 | Daniel Song | 銀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邓嘉俊 | Andrew Deng | 銀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冯逸飞 | Felix Feng | 銀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曹梓阳 | Oscar Cao | 銀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彭子俊 | Steven Peng | 銀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曾宇辰 | Harvey Zeng | 銀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萧景程 | Carson Xiao | 銀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田昊阳 | Tyler Tian | 銀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董俊辉 | Brian Dong | 銀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潘子谦 | Richard Pan | 銀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 袁子航 | Victor Yuan | 銀獎 | 馬來西亞 |
P1-P3 |